Skip to main content

1. 老Mac究竟有多老?

所謂的老Mac其實還有以下幾個程度可以分別:    

1.老到沒辦法裝最新的系統而且跑的也有點不夠快    

2.老到沒辦法裝最新的作業系統,但一般應用都是順暢    

3.有點老,可以裝最新的系統,但不是全部軟硬體功能都能使用,手感順暢    

4.說不上老,只是不是最新機種,可以裝新的系統,所有的功能也都可以支援,手感快速

會有這樣的差異主要還是硬體造成的差距,但是,新的一定比較好嗎?    

 

2. Mac的新舊機種差在哪裡?

Mac的筆電跟桌機跟一般電腦不一樣的地方是,硬體都是由蘋果設計好安裝上去,所以不能隨意升級硬體,但是幸好以往的舊機種還可以有一些小幅度改裝,可以自行更換 2.5″ SSD、升級成雙硬碟、升級記憶體等,但是,現在的機種都不行這樣做了。  

2009年款,改裝簡單,至今仍有許多人在使用

Mac 電腦的硬體產生比較大的分歧點有三個,一個是MacBook Air,簡稱MBA;另一個是MacBook Pro with Retina Display,簡稱 MBP Retina 或 MBPR;還有一個是 iMac 薄款。 這幾款電腦產生的最大差別就是,自己要更換升級硬體變得相當不容易。為了輕薄,將可升級的空間都去除掉,或者變得難以更換:

MacBook Air:記憶體焊死,所以當初購買的時候沒有升級上去的話,以後不可能升級。但是SSD還有可以升級的空間,但是2013年以後改款為PCI-E SSD之後,價格相當高昂,使得升級SSD也變成不太會考慮的選項。

MacBook Pro Retina :以往的 MacBook Pro(2011年以前)是可以自由更換記憶體、硬碟,以及可以將光碟機移除改裝成雙硬碟,但是進入MBPR的時代以後,只剩下SSD可以升級,但是同樣的,2013年機種改款成PCI-E SSD,也是價格高昂讓人對於升級卻步。

薄款 iMac:這一台集結了許多特點,記憶體焊死(27吋還可以自己升級)、硬碟不好升級、SSD必須使用蘋果特規SSD,最厲害的地方是,螢幕玻璃是使用膠黏上去的,沒有原廠的膠貼,拆開就裝不回去,所以一般人是無法自己DIY。

2012年款MBPR,幾乎無從下手

所以時至今日,我個人還是喜歡比較舊款的Mac,因為價格不高,又可以透過小升級就能夠使得效能有明顯的進步,現在的機種相較之下會覺得蘋果很努力的賺客戶的錢。    

 

3. Mac的新舊機種效能差距? 可以透過 Geekbench 來做比分

[table id=11 /]

 

以2011年27吋 iMac為例,3264是單核心運算的得分,9176是多核心運算的得分,31000是我們的售價,以性價比的觀念來看,花31000可以得到9176的得分,每一個性能得分的成本是3.37元,如果來看2015年款的機種(後來沒有改款所以還是用這款販售至2017年),售價是 61900,得分為12158,每一個性能得分的成本是5.09元,很明顯購買新機得負擔的成本遠大於中古機。

有趣的地方是,單純以性能得分來看,2015 比 2011 有了30%的性能長進,但是對於多數人來說,這些性能的成長是沒有感受的。

就好比有一台舊款保時捷極速280公里,新款保時捷極速350公里,那70公里的差距對多數人來說,時速超過150公里就分不出有什麼差異了,一般開車也就100公里左右,更何況得付出兩倍的價格去換到這樣的差異?

[table id=12 /]

 

然後我們再看看上面的表格,會發現CPU的性能沒多少改變,把USB換成了Type-C,所有周邊都要重買之外,花錢還得不到多少效能的改進,所以近年來大家對於新款蘋果覺得難以下手不是毫無道理的。

在使用電腦上,多數人也是為了上上網、打打報告、看看影片、不要隨時中毒,這時,中古機就是個實用的好選擇。  

 

4.實際應用上的差異?

相信看到這邊會大概了解為何很多人還是使用著舊款的 Mac 而不追求新機,因為實際使用上不會不順,但是如果要找的話,哪些機器才適合自己?以下整理了一些使用心得給大家參考:  

[table id=7 /]

[table id=8 /]

[table id=9 /]

[table id=10 /]

這些是我用過這幾年的機器所整理出的心得,希望能幫助想進入 Mac 世界的人,挑選出最適合自己的機器。

二手Mac賣場推薦: osslab.tv

 

/* 2024/5/10 */